1)第三十七章 蝗灾(二)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刺史!洛阳西面,崤山以东有十二个村镇出现蝗群!”

  “河内传来消息,蝗群飞越黄河,进入河内,目前有五个村落遭灾!”

  “李太守来报,荥阳也出现蝗群了!似乎是顺着黄河河岸东去的。”

  桓景坐镇洛阳,尚虞备用处留驻各地的探子,每日都送来飞蝗一样的信件。边境的几处村落都是由自己的亲卫来指挥灭蝗,他们没有一个人逃跑,从各处上报的信件来看,也算是严格履行了职责。但是蝗灾仍然无情地在司州的地界上扩散。

  粮食减产倒在其次,在蝗灾到来之前,司州已经收获了一波麦子,加上将来去江淮收购粮食,不能保证今年能吃饱饭,但不饿死人、并且保证军队供应还是做得到的。

  桓景真正担心的,是在高强度役使下,灾区的百姓会不会不堪驱使,从而官逼民反。永嘉之乱的一个重要助力,就是中原蝗灾,不堪忍受的百姓多投石勒王弥,朝廷根本拿不出兵来。自己一定不能让百姓过于难受,重蹈晋室的覆辙。

  “冉良,你与各处探子交流最多,他们自己有无情绪?他们所见的百姓有无情绪?”桓景能想到最知情者,应该正是尚虞备用处的头子,冉良。于是他将冉良叫来府上。

  “情绪?”冉良不解,作为下属,他从来只知道令行禁止,但关于情绪这一点却有些莫名其妙:“乱世百姓只求一碗饭,能够活命自然会懂得感恩,怎么会敢有情绪?”

  “那倒不然,你是新军出身,习惯了军纪。可百姓都是为自己考虑,自己的生计是最重要的。而且他们也不喜欢过度劳累。这么说吧,百姓之间,有没有让你觉得不解的论调?”

  “确有愚昧无知的百姓以为,蝗虫是天灾,官府强行役使他们灭蝗,是不自量力,白费工夫。他们还说刺史……”冉良说到一半,却打住了。

  “说我如何?”桓景等的就是这句,所以反而面露喜色。

  “属下不敢相瞒,他们说刺史您是逆天而行,必遭报应。”冉良说了一半,赶紧找补:“这些都是愚昧的言论,所以不想脏了刺史的耳朵。”

  “冉良,百姓的言论,即使愚昧,也必须如实相报。”桓景面色严肃了下来,突然想起了原时空听过的一个故事:“我听闻,在上古,蚩尤有个奇怪的习惯。凡是给他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升官;而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就会被处死,这样坏消息就不会进入蚩尤大王的耳朵,更不用说愚昧的言论了。你觉得这样是好事吗?”

  桓景说的是花剌子模信使的典故,这个时代人自然不知道什么花剌子模,于是他就用蚩尤来代替了。这种莫名其妙的引用,都可以归到上古的三坟五典里面去。

  冉良眼珠一转,立刻明白了桓景的意思:

  “这样国王确实听不到坏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