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步步紧逼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诏书。

  两封诏书是直接与桓景相关的,一封是严厉谴责桓景不服调遣擅自从枋头出兵;另一封则是下令削去桓景刚刚封赏不久的关内侯爵位,还说本意是要降为司州司马,但因为没有更好的人选,暂时让他代为司州刺史。

  另一封诏书则是从祖逖那里转抄而来的。祖逖也因为御下不严而被问责,但并无实际的惩罚,只是减少了赏赐而已。

  接诏之日,桓景请来屯驻怀县的众人商讨该如何解读。

  “天子明晓事理,并未重罚。”在琅琊王时期,卞壸就是司马睿的从事中郎,所以猜到了司马睿的心思:“如今封疆之臣,侯不侯爵都差不多;我听闻,朝中现在谴责的奏章漫天都是,天子算是顶着压力,给使君您罚酒三杯了。”

  见天子并没有实际责罚的意思,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然,虽无实际责罚,其实是警告。”桓景此言一出,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王敦不可能又是遣使北上,又是让朝中群臣配合,搞这么大一个动作,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谴责的。这次的谴责之外,必然还有后手,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卞壸仔细一想,回应道:“若是说警告,倒也不无道理。诏中说,本意是降为江州司马,因为找不到人选才让使君暂代为司州刺史。其中暗示的是,如果再有违命之举,即使是天子也袒护不了了。”

  “到底曾是天子身边人,呆子这回说得有理”,温峤也难得地赞同了一次卞壸:“天子圣明,既然暗示再有违命之举,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想让使君有违命之举。我看此人不在北方,而在南方。”

  桓景恍然大悟。温峤在暗示,王敦的策略应当是先逼着天子给自己以警告,然后再来主动寻衅。这样一来,自己若是迁延不从,那么就是抗命,会要削职;而若是与其交战,那么就成了天下之敌,祖逖也护不了他。

  至于寻衅的地点,司州与王敦地盘的交界处,应当是荀崧所守的南阳。看来王敦应当是想废掉这个自己当初设立的缓冲区。

  可惜怀县重建还需要人手,大军只能大多数屯驻于此,而自己在南面的防务本来就是空虚的。

  南阳本来在伏牛山以南,看来是保不住,也就由他去吧,毕竟南阳、新野,本来也是荆州刺史的地盘,王敦取回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可若是向王敦展示出了自己软弱的一面,让他敢于得寸进尺,那么之后南方就不是一个可靠的背面了。

  商议许久,众人得出的结论是,还是得发一支精兵去南阳会会王敦。于是散会之后,怀县军中凑出了大约三千人马,桓景和众谋臣武将行了数日,方才赶到叶县,离南边的新野、南阳,只有一山之隔。

  正当军队在叶县县城安营扎寨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江州王大将军亲率大军五万,与荆州刺史王廙、梁州刺史周访会于南阳。南阳太守荀崧开城,被平迁至长沙。其军正往博望而来。”

  上次南下荆州平定杜曾之后,桓景还占着荆州以北的叶县、博望。现在王敦若要收回去,自己凭借这三千人,要抢回博望,肯定是不可能了。唯一的补救,是让王敦明白自己是一根硬骨头。

  现在要做的,是遣精兵把守住伏牛山关隘,然后把怀县那些人叫回来,现在王敦意向不明,哪怕他存了全取司州的心思,也并无不可能。

  他吩咐冉良赶紧向北传令。可冉良才跑出营帐几步,他就后悔了,赶紧又将冉良叫了回来:

  “不,怀县的兵不能动。王敦的兵来得急,即使此时全军南下,也来不及了。”

  “那么刺史,该如何呢?”

  “就地征兵。”

  “叶县只有一些流民而已,怎么能抵挡住王敦?”冉良挠头。

  “只是尽力暂时吓住王敦就行了。否则倒不如直接弃叶县而走,可叶县南边有伏牛山天险可守,若让王敦得了叶县,那么他的军队北上就畅然无阻了。

  “必须守住此地,让王敦知道我们不是予取予夺的。”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