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章 治安策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开卷宗,桓景粗粗看了几眼,随后皱起了眉头:这都答的啥玩意?

  原来当初在普及注音法之后,他走得仓促,只是匆匆挑了几个题目,大体皆是政论与耕战相关的,然后就吩咐卞壸和桓彝布置下去,让新军军士教导百姓识字,以准备一个月组织考试。

  至于目的么?

  本来也就是观察一番本地到底有无贤才,外加鼓励百姓识字。毕竟无论识字如何困难,一般民众对于做官还是极其热心的,只要用当官作为诱饵,则无论士庶都会踊跃来参加考试,顺带着也就部分解决了扫盲的问题。

  百姓永远都是最实际的,只要有人因为识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后来效法者必然层出不穷。而对于考中的考生,桓景早就准备好,除了一二贤才拔擢为官外,成绩优良者,都先安排他们从识字教师做起,这些职位不涉及实务,也算是乱世中的铁饭碗了。

  但是,他没有料到,司州的百姓也未免过于热心了。

  一个多月之后,待桓景南征归来,此时考试已经结束半个多月了,然而卷子仅仅才刚刚筛选完。

  因为多年战乱,百姓流亡,到他接手中原四郡之时,治下不过三十万户。然而即使如此,交上来的卷子竟然有数万卷之多,为了当官,百姓蜂拥买纸应考,一时简直是“洛阳纸贵”。

  为了防止作弊,卞壸不得不安排十几场场考试,并且频繁切换考题,这才勉强杜绝了透题的可能。然而这也让阅卷变得异常艰难。在考试结束后,卞壸光是剔除所有字写得歪斜难辨的试卷,就剔除了八九成;再剔掉满是错字的文章则十不存一了。

  本地的那些世家大族,基本都在此前几次战乱后南迁了。留在此地的坞堡主则由于李矩的缘故多半早就与新军有联系,所以也没必要再来考一趟试。

  所以剩下的这些答题者,应该多是流亡当地的寒士,多半都是有一些识字底子的家伙。

  但即使都能读会写,从筛选之后的结果来看,这些人答得却也是千奇百怪。桓景不禁感叹,自己还是高估了这个时代寒士的学识。

  比如现在在他眼前的这部分卷子,题目是《治安策》,这沿用了西汉贾谊的政论文标题,要求不过是让考生详述一番司州现状,谈谈改善内政的办法。

  但这些卷子写来,除了大量逻辑不通凑字数的文章外,少数文笔优雅的佼佼者,几乎都完美地避开了桓景提问的本意。

  比如有的考生似乎以为桓景要求的是文笔优雅,于是炫技似的写了篇骈文,开头就是什么“夫泰极肇始,宇宙鸿蒙。体兼昼夜,理包清浊”。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三皇五帝扯到三国遗事,就是避而不谈本朝现状。

  这样的文章在少数文笔优雅的文章里,占了大多数。除了空洞华丽的文笔之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