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克江陵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身是罪,在陶侃军中不过白身,所以下属不知道怎么称呼,只得暂时称他为头领。

  “不必了,敌军只差一口气了”,他坚持不退:“现在第五猗见我军在城南站住脚跟,军心已经动摇。陶公大军在北,若是陶公即刻攻城,江陵必克。”

  毛宝猜得没错,在第五猗下达救援城南的命令之后,陶侃见城头旌旗摇动,知道敌军在城北防御已弱,直接发起正面进攻。荆州的新兵伴着鼓声冲向北门城头。

  荀灌也挥着剑向前冲,才跨出半步,只觉背后一钩,原来是陶侃揽住了她。

  “本朝以孝立国,我为父征战,为何拦着我?”

  “那是因为你还年少”,陶侃劝解说:“何况身为大将者,非紧急情况不可亲冒锋矢。放心,此战是我们稳赢。”

  见这番大道理暂时把荀灌唬住了,陶侃深深吸了一口气。毕竟荀灌是荀崧独女,万一要有个闪失,到时可没法和荀崧交代了。

  城北守军无心再抵抗了,在晋军发起进攻的那一刻,第五猗就知道事不可为,赶紧缒城而出,下城之后不过才跑了五六十步,就被城外巡逻的晋军捉住了。

  而城内守军群龙无手,再行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于是死的死,降的降,不到一个时辰,毛宝从城南一路向北追杀,终于在江陵府衙之中,见到了在此等候多时的陶侃。说来也讽刺,夏口出发的一帮晋军新兵蛋子成功占领了这座坚城,带领他们的,却是两个布衣。

  “若非毛生,恐怕这江陵还要再守上一整月!”陶侃也算是老于官场了,一开口就是一番恭维:“到时候我会上表,让你先做一裨将。”

  “我不过是一介匹夫之勇罢了。哪像陶公您方是将才。”毛宝还不习惯这番恭维,也老老实实恭维了回去。

  “另外,陶公,我方才在城南塔楼上找到了这个”,他手中高高举起一封书信,“根据城南俘虏所言,这是从南阳传来,并在江陵截获的。南门守将不敢影响军心,所以私拆了信件,却不敢上交给第五猗。”

  “南阳?”陶侃目光一亮:“杜曾能做出什么行动,才会影响到第五猗的军心?难道说,他不会来救援江陵了么?”

  “比这更妙,这封信根本不是杜曾寄来的,而是司州的桓景寄来的!就是从前在谯城当司马的那个桓景。”

  对于桓景这个名字,毛宝分外熟悉。他在龙亢之战中就认识桓景了,当时桓景想让他留在谯国,他非要去投奔王敦,后来命运弄人,蹉跎至今日。要是当初真留在桓景那里就好了。

  荀灌闻言与陶侃对视一眼,荀灌的欣喜已经溢于言表。当初荀灌南下,就是从桓景处出发的。没想到才十几天工夫,他就解了宛城之围,救出了父亲。

  想到那时在洛阳,桓景力排众议,选择救援南阳的身姿,荀灌不禁心中一漾。她不过十三岁而已,除了荀家的男男女女,并没有什么接触过什么外人,所以并不知道这种如热如痒的感情是什么,只觉得自己简直要站立不住。

  而陶侃自己心中也是激动得很,毕竟若是此时两军并进,杜曾的末日就不远了。荆州动乱已经数年,此时终于有安定的机会了。但他是主将,不能喜形于色,所以只能故作矜持。

  “信里说了什么?”

  “信中说,司州军马已经解救宛城,杜曾主力向襄阳方向逃窜。城中守将荀崧尚安,望荀家长女勿复挂念……”

  同样的书信还有许多封,都是在陶侃抵达江陵的一两日寄来的。书信是用与陶侃交代战情的口吻写的看来桓景对于他们能够攻克江陵,早有预料。

  陶侃思量片刻,突然做出了决定:

  “全军不必固守江陵了,在处理俘虏之后,留一千人守城,其余随我向襄阳进发!”

  自己在江陵的行动,使得桓景能在相近的兵力之下,一举将杜曾逼出南阳。而桓景与杜曾的争斗,又反过来是的杜曾不敢派援军支援江陵,而是掉头朝向襄阳。

  陶侃心中的计划渐渐清洗下来:如果南方一统,襄阳可谓是天下之腰。可是襄阳现在是孤城一座,南北两处夹击,犹如瓮中捉鳖。自己必须与桓景同步共进,才能一举灭掉杜曾的残军。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