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耕与战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桓景看看母亲,又看看这个叫“郗道徽”的家伙。

  “搞半天你们认识!娘,你是怎么认识郗道徽的?”母亲不是出自太原王氏么?怎么会和一个乞丐打扮的家伙认识?

  “景儿,叫郗鉴叔叔。道徽是他的字。”

  郗鉴,桓景打了一个激灵,旧时空的历史知识一下子涌入他的脑海里:这可是东晋朝廷的定海神针,后世大名鼎鼎的北府兵之父。这人带兵肯定是没有问题,只是他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但是,郗叔叔,你怎么会流落到我们这小地方呢?”

  郗鉴仔细地描述了一下这几天的经历。原来一个月前,在朝中任职的他看见朝廷苗头不对,已经打算回到在山阳郡的家乡去了。于是皇帝派给了他一个给王司徒送信的任务,这样他完成之后,就可以顺道回去。

  结果好巧不巧赶上王司徒在苦县的大败。他想着要善始善终,不能一走了之,于是临时参与了护送裴妃随残军逃往洛阳的行动。结果走到一半,残军再一次被石勒击溃,这一次全军覆没,只有他只身逃了出来。

  郗鉴为人一贯谨慎,花钱向路边的乞丐交换了衣服。一路上遇见有人询问姓名,只答字而不答名。这样挨了几天才到谯郡西面第一个有人烟的坞堡——白云坞。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等桓二公子完成出使琅琊王的任务归来后,就请护送我回到山阳郡老家。”

  “没问题,我们两家谁跟谁啊。”没等桓景开口,王雍容立马答应了。

  原来郗鉴是汉末名臣郗虑的后代,郗家和王家之前就有不少来往。大概是之前母亲还未嫁过来的时候认识的吧,桓景如是想着。

  “那么就这么定了。郗叔叔在军中担任过职务,我桓景只是乡野匹夫而已,具体建军的细节之后还望多多指导。”

  在简单征求了佃户们去苦县屯垦的意愿之后,桓景将话题转向如何修缮白云坞。

  他没有多说话,只是拿出一份设计草稿。

  桓景的设计图,基本是原来坞堡的扩建版,。除此之外,只是在坞门处加了瓮城,并且加高了坞堡四角的塔楼。另外,在夯土的墙体外,又加了一层石墙。

  “真是个大工程。”“我们能在短时间完成吗?”众人纷纷感叹。

  “石墙可以留到后面再加,但坞堡必须扩大,毕竟我们要容纳更多的人。”

  之后桓景又和众人商量了军队的编制问题,事情渐渐都敲定了。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耕战一体的体制,在桓景和郗鉴的努力下被迅速建立起来。

  首先,算上这几天收纳的流民,坞堡上下一共一千两百人。桓景把这些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开垦苦县的土地,主要是佃农和流民;而选择留在白云坞的,则主要是有地的农民和桓家的前奴婢。

  挟前几日战胜之威与佃户的空前支持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