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0 西西里_残阳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其一是主动防御系统,能迅速探测到敌人发射的雷达波特征,然后加以欺骗干扰。其二是一套被动系统,负责发射箔条。但是这两套系统无法整合,箔条系统由指挥舱的一个按钮控制,按钮则由一名副舰长,根据目测,决定发射时机。

  日军飞机开始搜索,日本新的磁控管技术,使得他们可以在视距外,使用*本身雷达开始搜索,而不必担心雷达因为可靠性不佳,或者冷却不良等问题,而提前停止工作,如果没有牧野对日本电子工业的深度整合,这是根本做不到的。

  一旦搜索到目标,机舱内飞行员会得到一个音频信号,而飞行员后方的导航员,则必须使用*的脉冲雷达进行测距,并迅速从示波器图形,进行判断目标性质,然后决定是否发射。

  当然这一步显得多余,因为这样的超视距模式,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海上实验中,也从未达成过,最终还是需要目视识别。所以牧野一直想要的夜间攻击模式,目前也还存在技术难题,还无法跨越。

  美军的人工适应干扰的准备时间大约为2分钟,这取决于探测到射频信号的人工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虚警,因为各方舰艇上通讯或者雷达的信号很杂乱,必须对其是否属于日军*雷达进行判断,才能实施干扰,这也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一旦干扰天线开启,会导致舰队通讯和雷达失灵,所以干扰也是双刃剑,不能轻易使用。

  日军飞机与美军水手,几乎同时看到了对方,日军来袭机队没有零式战机护航。这使得他们被敌人雷达发现的距离缩短。

  六架轰炸机,先后捕捉到同一个目标——那艘最大的,最靠后的军舰。

  阿斯托利亚号的防空火力最为强大,所以她留在舰队最末尾。3架*机在127毫米高射炮零星的火网中前进,然后在大约6公里外投弹。

  日军*射程超群,但是在较远距离上射击高航速目标,机会几乎为零。但是随后发射的6枚*,情况就有所不同。这些*以200米高度飞向目标,在距离目标3公里的区域遭到了美军电磁干扰。但是*仍然一头扎向目标。美军没有探测到日军雷达信号波段的改变,甲板上的电子战人员眼见干扰无效,随即决定转为杂波噪音干扰。全频段噪音干扰使得127毫米炮发射的,使用VT引信的早期智能弹药,大量提前爆炸,反而错失了最佳的反制手段。

  6枚*中的4枚,击中了阿斯托利亚号重巡。*改进的末端制导方式,使得其俯冲角度更大,撞击阶段,速度接近音速,其中两枚*击穿了船体,并在内部爆炸。

  中泽中佐用望远镜看到了整个攻击过程,命中率66%,而且攻击效果极佳。他立即向加贺报告了战果理想,然后指挥两架*机,向航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