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假名士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桓景纳闷了,他又想起在当涂遇见陆玩,陆玩那副鼻孔朝天的表情。

  桓彝叹了口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人却各有心思。

  “琅琊王南下江东之前,江东可是陈敏的地盘,你知道陈敏是怎么败亡的吗?”

  桓景摇摇头,“小侄实在不知。”

  “这就是江东名士们翻云覆雨的手段了:江东大族扶陈敏上位不过是让他过渡,但陈敏想效法孙坚割据一方,于是这些名士们就不高兴了。

  “江东士人的领袖顾荣听说过吧?”

  桓景想起来寿春路上,船工邓岳的话,顾荣是江东士人之首,这个他还是听说过的。于是他微微颔首:“我来寿春时,听人说,顾荣是江东士人之冠冕。”

  桓彝冷笑一声,继续说:

  “顾荣这为冠冕可不简单,当年就是他作为内应,从后方与朝廷联合攻打陈敏。顾荣又劝说陈敏的大将甘卓背叛,于是陈敏只好仓促率一万多人与甘卓交战,还未及渡河,他的部众就渍散了。他也只能单骑逃亡,最终被斩杀,全家老小一个不留。

  “这就是江东人物风流背后的底气。”

  说完这最后句话,桓彝瞪眼,紧紧盯着桓景,桓景不禁打了个冷战。没想到这些江东大族岁月静好、喝酒嗑药的生活背后,竟然隐藏着这样的血腥事迹。

  “如果不是大司马王导团结北来侨士于内,安抚江东大族于外,或许琅琊王也要重蹈陈敏的覆辙。”

  桓景印象中,在教科书里,永嘉之乱后,似乎紧接着就是王马共天下,似乎东晋政权的建立波澜不惊。没想到司马睿和王导竟然面临着如此险峻的局势。

  “总而言之,贤侄你之后面见士人,一定得注意他到底是北方侨士,还是江东大族,万一触到对方逆鳞,可就有得你麻烦的。”

  幸亏自己有个作为名士的堂叔,否则北方侨士与江东大族的这些矛盾自己短短这几天还真没法摸清。现在有了手中的名册,简直像开了天眼。

  “彝叔不愧是名士,真是人情练达!”他拱手谢道。

  桓彝摆摆手,推辞说:“哪里哪里,我算个什么名士?你彝叔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自己不过是混迹名士圈的小丑罢了。”

  桓景瞪大了眼睛,他这才发现身为名士,桓彝的内心不是风流,而更多地是一些苦涩的东西。

  “无论是北方侨士,还是江东大族,这些名士家资丰厚,先世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故而高枕无忧,可以谈玄说理。你彝叔我就不一样。

  “八王之乱的时候,我本来想着乱世之中,必然要有忠勇之士匡扶危局。当年我自以为满腹经纶,颇以国士自许,于是不顾桓家家仇和四位叔父的劝阻,坚持入朝为官,然后就是处处碰壁,历经艰难,才不过做了一个小小的骑都尉。”

  这些事情,桓景倒是在龙亢听孔宪说过。现在桓彝亲自说起往事来,却又别是一番滋味。

  “现在我算知道了,一个罪人之后,不过靠着家族帮衬才略有一点资财,又如何能立足于朝廷呢?靠血脉,靠才学似乎都没有出路。

  “唯一的办法,不是混迹名士之中,博取声名。待与这些名士们相熟,才能靠推荐进入朝廷,呈上治国之策。”

  桓景恍然大悟,“这就是你频频举办宴会,又精心设置园林的原因?”

  桓彝颔首,郑重地扶正头上的方冠:“为了匡扶天下,成为一个放诞之徒反而是立身的捷径。我不得已而成为名士的,但其实既不喜欢喝酒,五服散也尽量不碰。”

  看来这位江左八达之一,外表饮酒宴饮无度,骨子里却是一个忠义之士。

  “即使这样,现在国家正值危难之时,我却对国事没有补益”

  桓彝愀然,两人四目相对,只是默默喝茶。直至一杯茶饮毕,他这才继续发话。

  “按贤侄信中所说,你希望以借兵之名去前线探视军情,可有此事?”

  “正是。”

  “刚好明早王导召集众臣讨论军事,石勒正倾巢而出,贤侄知晓石勒的叙事,必然能有所建议。”

  王导?想起自己明天就能面见这位北方侨士之首,与司马家共天下的奇人,桓景莫名有些激动。

  “彝叔以为,王导何许人也?”

  “可次管夷吾。”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