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 将计就计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摇起来。

  “哥哥对军力的分析是到位的,但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

  他用羽扇末端敲敲几案:

  “名分!”

  桓景心中一惊,这弟弟不像是个迂腐的人,怎么这么在意这种虚的东西,“名分之说未免过于疏阔。”

  “不然。这也是弟弟我读战国策的一点感受。之前读左传没能明白的很多东西,现在读毕战国策,再返回去看左传,感觉就像是另一本书。

  “大义名分,看起来虚无缥缈,却是一个实在的念想。乱世之中,没人可以相信,大家总希望能跟上正统。那么谁有权威,谁是正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越正统的势力,往往越讲规矩。规矩在乱世中珍贵得像金子一样。

  “为何曹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有了天子,就有了正统,属下就会认为他曹操所做所为天然正义。即使设发丘中郎将,屠徐州城,大家也会相信那不过是暂时的,为了维护汉室的权宜之举。如果换做是袁术那么做,就和流寇无异了,人人得而诛之。”

  桓景有些明白桓宣的意思了。

  借用鲁迅一句话,桓宣读了几十年的左传,发现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大义名分”几个字。待他读了《战国策》,横竖睡不着,又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权威”。

  桓宣见桓景已经开悟,接着点明:

  “如果说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就应当奉太守以讨不臣。现在坞堡主们心中还是向着晋室,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晋室代表着过去的好日子。所以你征粮也好、征丁也罢,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举。”

  他停停,清了清嗓子:

  “扯得有些远了。意思很简单,因为我们有了晋室之名分,现在樊雅实力弱小,自然不敢主动进攻,而张平承担不起失败风险,也无法进攻。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你和另一方打起来,自己获得一个稳定的局面罢了。”

  原来还是从实力层面出发的分析,但是桓景还是有疑惑,“为什么说张平承担不起失败的风险呢?”

  “因为我们有了名分之后,他后方不稳。”

  原来张平在谯郡之发迹,与樊雅不同。他一开始打家劫舍,后来则威逼坞堡主们交粮,虽然同为坞堡主,他与乞活军倒有些相像。

  按照桓宣的解释,如果张平一直胜利,当然兵精粮足。而一旦他失败,底下的坞堡主们自然不会再听从他,反而会归顺正统的一方,这样他的势力自然土崩瓦解。

  “虽然一样是征粮,跟着哥哥你,至少战乱过后,还有希望回到从前的好日子。”

  桓景点头称是,他胸中茅塞顿开,有了底气。无论是什么时代,大多数人还是追求一个安稳。跟着张平那样的流民帅,去追寻一个不稳定的未来,确实不怎么吸引人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