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三章 坞堡主们(三)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劝劝你那儿子,别不学无术,把祖宗规矩坏了。”领头的坞堡主放软语气,但是依然立场坚定。

  作为在场门第最高的人,想来王雍容必然会站在坞堡主一边,反对她的不孝儿子。

  “作为一个无知的妇人,我只想问个问题:大家认为,自己家是凭什么成为士族的?”王雍容目光威严地扫过眼前的坞堡主们,却没有谴责任何一方。

  众人沉默不语,不知道她的意图何在。

  “许老,你年高德劭,应该有所高见。”

  她眼睛一亮,俯身问向在场年纪最长的许综。许综已经是耄耋老人了,虽然佝偻着腰,但依然精神矍铄。

  “依老朽之见”,许综一边咳嗽,一边吃力地说,“我们许家之所以成为高门,全靠先祖许褚在战场上厮杀得来的武功。当然,家父许仪参与了灭蜀,也是很重要的。”

  “不错,如果几代下来没有功劳,那么会怎么样?”

  “大概会被朝廷以各种罪名除掉爵位,然后家庭迅速败落下去。”

  “就你所知,谯郡上下,自汉魏禅代以来,就沿袭高门地位,直到今天的还有哪几家?”

  “夏侯太守他们家算一个,老朽家算一个。然后应该没有了,曹家作为前朝皇族自不必说,嵇家也衰败了。说句不好听的,你们桓家也不行,自桓司农的事之后,全没有东汉桓荣时的派头了。”

  高平陵之变,桓笵出城告密,后来被夷了三族,终晋武帝一代,整个谯郡桓氏都没有人被重用。谯郡作为曹魏的龙兴之地,在魏晋禅代之际,衰败的士族数不胜数。

  “那么自光武以来,谯郡的望族还有哪些呢?”

  “恕老朽孤陋寡闻,还从没有听说过。”

  王雍容直起身来,轻拢云鬓,微笑着看向坞堡主们:

  “可见士族之所以为士族,并不在于血统,而在于对朝廷有没有用处。魏晋禅代,一下子那么多士族败落了,无非是对于新朝没有用了。”

  这么冷峻的道理从一个妇人口中说出,实在是令诸位坞堡主汗颜。

  “你们若要长久地保持高门地位,就得能够不断立功,而现在兵荒马乱,能够忠于晋室,坚持赋税,就是大功一件!”她毫不留情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赋税如果用在自己头上,就不是一个负担,何况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正是用人之时。你们是在用赋税,换取未来富贵的资格。”

  望着王雍容,桓景心中暗暗感叹,原来自己母亲竟然如此聪明,即使自己站在坞堡主的立场,多半也得被说动。到底是高门出身,自己得多学着些。

  “想想吧,如果许褚当年,只是守着自己坞堡内的那些财富,那么他能有后来的富贵吗?诸位,目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将来晋室能够击败石勒,一举收复豫州,作为乱世中幸存的忠义之士,朝廷会少了你们的好处吗?

  “反过来,如果一郡尚不能守,你们那些财富粮草又有什么意义呢?

  “靠贡献重新估定士族,我们现在把功劳明码标价地算好,现在难道不是争抢功劳的好时候吗?我实在不懂,你们还能有什么异议呢?”

  士族们都愣住了,呆呆地站在原地。老人们经历过禅代,发现无法反驳;而几个年轻人则被唤起了内心深处的热血,他们还存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桓景长舒一口气,对付士族,看来还是要靠同为士族的家人们啊。

  王雍容则心中暗暗感慨,幸亏年轻时多少看过战国策这种闲书,而不是只是老老实实做女红,里面的说客手段居然用得上。

  当天坞堡主们就一转态度自发报上了缴纳粮食的额度。如果按照事先商定的品定品级方案除夏侯家、桓家两家之外,另外两家大户,许家和戴家也捐到了上品高门的数额。

  送别之时,望着身边的新军,桓景心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不用再为粮食发愁——可以开始着手组建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了。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