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耕战关中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强烈反弹,最后在拓跋珪南下之时,纷纷响应代国,后燕几乎因为这一项政策而亡国。

  然而在关中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连年的征战已经将从前士族的结构打烂,很多当地从前的豪族已经落魄到根本找不到一个中正官,也就谈不上维护中正制;而人口凋零荒地众多的情况下,关中当地仅存的豪族对土地也看得淡了。

  加上来到关中的新移民都是经过扫盲的司州豫州民众,所以也算遵守法度,没有和当地人发生太多冲突。而同时新军官吏又都会基本的算术,效率在这个时代已是极高,所以不过两个月就完成了对关中及弘农郡的田亩勘定。

  勘定了田亩,桓景终于能在关中的土地上,重建依赖于土地的耕战一体的军府。

  桓景自己的中军自然是放在长安京兆郡一带。

  而先前桓宣所部所谓平阳军,本来是驻守箕关对付刘聪的部队,现在则安置在郿县、武功一带,改称西军,和西面氐羌众多的略阳、扶风相接,南面与汉中以秦岭相隔。桓宣文武兼备,身段也还能屈能伸,可以和以蒲洪、姚弋仲为首的陇上氐羌军打好交情,为日后攻打盘踞武都阴平的仇池小政权,甚至南下益州做好准备。

  先前邓岳的南军在襄城一带依靠河流为北边运送粮草,后来又在潼关为大军转运粮草。现在关中没有什么水网,桓景暂时将他们安置在蓝田一带,接着在王敦南下之后,邓岳又出蓝田关夺取了上洛和商县,直抵武关。于是南军也顺便在蓝田之上洛一带屯田,把守关中的东南通道。

  北地郡和冯翊郡扼守河东,先前是防守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刘曜被打残,这两郡也终于稍稍安定下来。李矩的荥阳军在潼关之战及后来的临晋之战中出力颇多,桓景于是将他的部下所谓长安军安置在此地,改称北军,并且与游子远的杂胡氐羌部队合并,形成了一支万余人的庞大部队,为五个军府中人数最多的。

  至于先前桓彝部下的所谓襄国军,现在所谓东军,境况则最糟糕。这支部队原先安置在河内,是为防守石勒而设的,后来又在洛阳留守。然而为了给入关中的百姓殿后,桓彝和这支军队的骨干——原先洛阳卫戍营的千余将士——都战死在了洛阳,剩下的五千人群龙无首。

  这支军队急需重建,可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由桓景暂时兼管军事调度。而营中杂务,将士却出乎桓景意料,一致推王雍容来管理。原来当初襄国军在洛阳留守之时,洛阳的事务就多由母亲来负责,所以先前安置田产、人事组织,调运粮草之类事宜,母亲居然也能无缝衔接过来。

  只是这支军队毕竟在潼关至函谷的要地,而王雍容只会简单的守城,根本没有能力指挥大规模的战斗,若是军事上始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