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白蛇与王莽(本卷完)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回来了!”

  王导,或者说蛇公,换上了一个低沉的声音:“良媛,此番去兖州、青州游历,亲历动荡之天下,有何见闻?”

  “天下动乱,百姓是真苦。”陈良媛作答。

  在那次失败的对谯城的颠覆行动之后,王导发现在后来的暗杀行动中,陈良媛越来越不认真,甚至失了几次手。他担心陈良媛是被桓景那套治理方式蛊惑,开始寻求出路,于是干脆放任陈良媛去北方游历两年,再来和自己讨论。

  反正清者自清,真理颠扑不破——那是张华对他说过的。

  “所以你应该也明白了,我为什么孜孜以求天下太平。只要天下太平,则无人再受苦。”

  “可是”,良媛沉默片刻,语气中略带质疑:“为何要置兖州青州百姓于不顾呢?为何要让王大将军那个混蛋主宰了天下呢?”

  王导,或者说蛇公,叹了口气。

  “你还是不明白。天下之事,并不是一条直路。你要实现一件事情,往往要绕弯路。兖州青州本来就是四战之地,王敦他可守不住,是必然要放弃的。至于让王敦暂时得意一阵,那是为了服从我的大计。”

  “可是,为何要放任王敦背叛祖公呢?如果祖公收复河北幽燕,彻底驱除了羯虏,那不就天下太平了么?”

  王导,或者说蛇公,抬高了音调。

  “那不是太平,那是内战的前兆。”

  他摇摇头,尽管帷幕后的人看不到他的动作:

  “祖逖若是统一北方,那么必然要和王敦内战。即使最后决出了胜负,也必然是由一个暴君统领一切,自秦汉以来,这种暴政已经延续了五百年。那可不是太平。”

  陈良媛抬头,不解的看着帷幕:

  “如果天下一统都不是太平。那么,什么是太平呢?”

  王导,或者说蛇公,想起了多年以前张华的神色,振声道:

  “三代之治,共和。”

  那是一次讨论中,张华说过的理想社会。他曾经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张华说的共和是什么意思。他从前只听说过周朝的共和时期,那时壅塞言论的周厉王被赶下王位,各贵族轮流执政,是为共和。这就是太平么?

  后来,看见元康年初贾后上台后,惠帝无法治理朝政,全靠张华、裴等人维持,竟然也天下粗安,海内晏然,他突然悟了——共和,就是天子垂拱,士族中举贤而治!他靠着自己的推断,竟然解答了张华的谜题。

  他缓缓地说:

  “共和,就是天子垂拱,士族中举贤而治!

  “天子垂拱而治,乃是天下的发髻,将天下统一在一个名分之下。

  “士族引领天下,乃是天下的脑袋,为天下而远望,也因此有治理天下的权力。

  “将领军士,是天下的手臂,能够挥戈抵御蛮夷。

  “农民百工商人,是天下的躯干,无粮草衣服则百姓饥寒,天下因此衰颓。

  “奴婢,是天下的腿,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去做,那么那些出身低贱者,就适合这种工作。”

  陈良媛不解地说:“这些东西都是臆想罢了,可是现在百姓是确实在受苦啊。”

  王导,或者说蛇公,用笑声掩饰着自己的不安:

  “那是在为他们以后的好日子做准备,总是先苦后甜的。

  “天下各安其分,方才能够太平。而要天下各安其分,就需要一个足够弱的发髻,和一个足够强健的脑袋。只有士族才能引领天下,只有士族才能为天下而分配。”

  “因为士族生来就比别人聪明?”陈良媛略带嘲讽的问。

  王导,或者说蛇公,却认真的回应:

  “是的,你读史不多,不然你就会发现,永远只有世家大族才有豪杰。就说前朝,最厉害的寒族,是邓艾。可那家伙才气有余,而为人却贪鄙非常。

  “龙生龙,凤生凤,名士的后代多半也是名士,这是自然之理。”

  “我明白了”,陈良媛想起自己的出身,感觉自己和幕后的恩人已经有了一道隔阂:“你是说,河北中原已经被打烂了,那里的百姓也无法被拯救。需要找一个偏安的地方,先建立士人的统治,然后再图兼并天下?”

  幕后的声音显得非常开心:

  “是的,我理想的天下,正是士族的天下!”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