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 金镛城(一)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桓彝也姓桓,想来没什么能力,只是靠着宗族庇佑,才以一县令的资历做为留守。这是上天将洛阳赐给孤了。

  “全军立刻搜集渡船准备南下!”

  两日之后,秋雨大作,雨点拍打在洛阳城墙上。

  此时的洛阳几乎是一座空城,桓彝对自己的兵力有自知之明——仅凭六千人根本抵御不住石勒的大军。而虽然他还不知王敦石勒早有默契,但见王敦忙于向兖州进军,也没有指望他能够发兵援助司州。

  所以石勒在枋头击败祖逖的消息一传到洛阳,桓彝就赶紧让北岸河内郡的军队掩护百姓撤回,又持续向潼关转移新军家眷和工匠。

  新军将士扶老携幼行军,又值秋雨,严重拖慢了速度。在王雍容和燕燕的带领下,洛阳一带的家眷和百姓率先出发,行了整整十天,方才抵达弘农。而接踵而至的是河内和荥阳撤回的百姓,都需要经过洛阳方能西进。

  待河内和荥阳的百姓从洛阳向关中进发之时,斥候回报,石勒已经抵达怀县,兵力有六七万之众,那么不过两三日,石勒的军队必然能够抵达洛阳城下。

  且不说自己这点兵马能不能抵挡住石勒的主力,光是石勒的斥候,就对撤退的百姓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逃难的大多是毫无战斗能力的庶民,只有少数从新军中退伍的老兵维持着撤退秩序。饶是如此,撤退的队伍中,每日都有体弱者在秋寒中支撑不住,倒毙在道边。逃难者根本来不及哀悼,只能埋葬死者,继续匆匆西行,亦止行不到八十里而已。

  这样一支队伍,一旦遇到成建制的骑兵,哪怕数量只有几十骑,也必然会惊慌失措,一哄而散。桓彝本来打算全军在洛阳殿后,听闻斥候传回西撤流民队伍的情况,感到坐立不安。

  去年蝗灾之时,他作为河内太守,就因为治灾不力,被桓景削去太守之职,只是留任暂代。削官事小,然而令他无法接受的,还是自己的无能。

  他经历过元康年间八王间的征伐,也经历过永嘉年间匈奴军队和流寇对中原的侵袭,本来以为弃官南渡之后,自己已经心无波澜,安心做个富贵名士足矣。被桓景说动北上之后,他才渐渐振奋起来,准备做一番事业,然而几年了,他也只是在豫州、司州做个事务性的官员,兼带着守了几次城。

  直到蝗灾之后,他遍历田间,见到因为自己失职,饿得面有菜色的百姓,这才心中一动——自己无法置身事外。从前诸王征战,那是司马家的蠢事;而后来匈奴人和流寇对中原的侵袭,那也是朝廷和东海王的失职。他到底有些名士脾气,觉得那些都和自己无关。

  但蝗灾中百姓的遭遇,自己却再也推脱不开,那全是自己的责任。无论自己如何为自己开脱,百姓是实实在在地疲于奔命,并且挨了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