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临晋之战(一)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决定压住后方朝廷剥夺祖逖州郡的消息,以免扰乱军心。

  可这样一来,退军至临晋决战的命令就显得愈发奇怪。毕竟稍有军事素养的士卒都知道,河东一郡,根本养不起六万战兵,只要在黄河边拦住刘曜,待到冬季,刘曜治下就会粮草不济。急于决战的,应该是刘曜,而不是桓景。

  新军将士大多识字。识字本来一般是好事,然而在这种危急关头,自发的思考却成了谣言散播的源头。有议论后方出事的,有议论桓景帐下谋臣搞宋襄公之仁的,还有议论桓景想要向西和凉州军会师的,不一而足。

  不过,好在新军大多遵从命令,所以即使疑窦丛生,也不会质疑命令本身,所以该修的工事还是在十日之内按期修成。

  而秦州的氐羌军就更加散漫了,天天嚷着要出战。毕竟在蛮勇的氐人羌人看来,如此调动来调动去,又不经一战,实在是自找不痛快。若非陈安、姚弋仲和蒲洪靠着个人威望死命压着,恐怕真会闹出事来。

  于是在刘曜向临晋行军的当天,桓景干脆放任氐羌军中的敢战情绪,让陈安领着他的氐羌军中羌骑绕到刘曜背后骚扰其粮道,又让氐羌军中的激进派夜袭刘曜营地。你们不是敢战吗?就让你们战个痛快。

  结果不出意外,第二天传回战报,羌骑被刘曜军中骑兵轻易拦截,而夜袭也因为被早早发现无功而返。刘曜好歹也是匈奴军中名将,这些准备还是有的。两次失败下来,氐人和羌人彻底服气,总算开始遵从桓景的命令。

  “不过,我们既然放刘曜过河,接下来该如何是好呢?”不止一个部将如是询问桓景。

  “我军兵少,死守正面就行。”桓景总是如是回答:“临晋至河边已经坚壁清野,刘曜过河带不了多少补给,所以走不远,不可能袭击我军后方。只要守住几日猛攻,待贼军精疲力竭,我军趁势出营反击,可获全胜。”

  次日拂晓,大雾,刘曜的军队向临晋城发起猛攻。

  加上氐羌军,晋军在临晋一共有四万人马,桓景将其布置为三个部分,互为犄角。首先是守御临晋城的桓宣,因为临晋城小,只留了六千人守御。其次是,城外余下的司州军,大约两万人不到,由自己亲自率领,驻扎在城南。最后是陈安的秦州氐羌军,一万五六千人,驻扎在城北。

  刘曜的打算,是先攻兵少的临晋城。因为自己兵多势大,必能吓阻另外两处营地的晋军使之不敢出战。一旦临晋攻克,士气大振,城中粮草也全归了自己,那么就算是破局了。

  原来,虽然临晋城是几乎完好地投降到晋军手上的,然而其城墙并不算高,也不厚,敌军可以徒手攀援而上。这也是刘曜自信可以不带攻城设备,就攻破临晋的原因。

  雾气浓重,临晋城上晋军看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