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五章 探子?信使?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曜拿下了平阳,意味着决战不远了。

  先前刘曜之所以放任桓景在关中发展,是因为平阳的靳准尚在坚守,刘曜如果拿不下平阳,那么就不过一介反王而已,哪怕在匈奴人内部也缺乏合法性。

  而平阳一旦被攻克,刘曜后方稳固,必然会尽早向长安进军。现在桓景虽然成功联合了凉州的人马,然而阴元一去,援军一来,这一去一来之间,至少要经过两个月了。所以桓景不敢把希望寄托在刘曜行动迟缓上面,赶紧集结兵马,直奔冯翊郡,来到黄河边。

  在潼关以北,黄河几字弯上方,蒲坂和夏阳-汾阴是最重要的两个渡口。

  八月,天气开始转凉,黄河边,河东蒲坂渡口对岸,新军已经搭建起了临时的营地,桓景又让军士乘小舟在河上日夜巡逻。于此同时,在蒲坂北面三百里的夏阳渡口,桓景也派去桓宣以偏师驻扎。

  然而黄河对岸尚无一点动静,据偷渡过河的斥候来报,蒲坂的守军只是龟缩在城内,对于渡河的斥候也是消极应对;桓宣那边也是如此。见蒲坂守军如此胆怯,桓景干脆让部下趁着蒲坂守军不敢出击,连日收缴东岸的船只到西岸。

  不过这让桓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失误了。

  难道刘曜真的打算抛下在长安的一切,直接进攻洛阳么?

  桓景不知道,自己料敌过宽了:直到过了半个月,刘曜的大军才姗姗来迟。

  两个月前,当刘曜刚刚得知桓景偷袭长安的消息,一度想要回援关中。接着,凭借多年征战的嗅觉,他很快料到桓景留在司州的兵力空虚,或许是个可乘之机。可是羊献容的一封求救信,又让他不敢麾师向东。

  而这种犹豫的情绪,也很快就蔓延到了军中。

  从关中带出的匈奴精锐,家眷皆在长安,也想返回关中。而刚刚接手的三万河东军,则充斥着为原先主将刘易报仇的情绪,坚持要先拿下平阳。且不说桓景,光是河东军和关中军的矛盾,就几乎激化到了兵戈相向的地步。

  刘曜决定,先拿下平阳,再做其他打算。

  于是汉国军队开始日夜围攻自己的都城。为了照顾河东军急于报仇的情绪,加之增强自己的合法性,刘曜也不管什么围三阙一,什么攻城为下。只要是从城中跑出的就一律诛杀,凡是靳氏一族一概不赦。

  靳准并非将才,不过依靠权谋上位,眼见河东军已经倒向刘曜,知道先前的权谋已经全盘失算,赶紧向刘曜送信,说要让刘曜做摄政,自己做国舅,以共掌平阳。

  对于靳准的提议,刘曜的回答是召集河东军将领,公开斩杀来使,并将来使的头颅用投石车抛回城中。于是河东军诸将终于开始相信刘曜。

  而靳准总算明白了,刘曜打算借他全族的人头来立威,于是连日向长安、洛阳派去使节,说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