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一章 渐台会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羊献容的对手。

  “不过说到这个,本宫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趁着这个机会,羊献容又提出了一个请求。

  “殿下请说。”

  “本宫和刘曜相处的这五年里,育有两个儿子,请使君派人保护好他们。

  “这是刘曜的骨肉,只要他们尚在,在攻破平阳后,刘曜也一定会不顾一切地赶赴关中。使君可以花这一个月布置好长安周边的部分,到时候静待刘曜落入陷阱即可。”

  桓景心中暗想,说不定这是羊献容的一点私心。然而既然这么请求了,于公也还算有理,桓景也就答应下来。

  羊献容这边的情报已毕,接着是游子远和众人商议如何拆分长安守军的事情。桓景早有计划,先前靠在司州吸收流民入伍,新军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吸纳新兵的体系。

  比如最一般的流民,就直接分给基层伍长十长参与训练,晚上则学习识字。而若是识文断字,有领兵打仗经验的人才,就可以先从伍长做起,优秀者可以一开始就做百夫长。至于先前就有职位者,多是在同等级别下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视情况任命,

  比如刘遐,刚刚加入新军时,因为先前在邵续那里的经历已经不作数了,只是个识文断字的流民,就被桓景任命为亲兵伍长。后来又在灭蝗和潼关之战中他两次立功,已经迅速连升两级,成为了管理三四个百人队的营长了。

  又比如和刘遐同时从河北回来的流民头子李头,桓景是按照其管理人数,将有数千人的流民都算在内的,于是将李头又平调去旅级观察战事。而新军经过数次扩编,到了这次潼关之战,李头已经正式地带着一旅之师作战了。

  当然,现在扩编后的新军,一个军府下下辖数旅,所以李头还没有到和众将议事的层级。

  只是和游子远介绍这一套军制时,还得从头开始,不过好在他天性聪明,所以很快就掌握了新军的架构。对于让自己的属下从伍长百夫长干起,或者只做个观察的闲职,也并无异议。他只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毕竟这一套体制对于他实在是太新鲜了。

  正当众人讨论正酣之际,突然有一艘小舟,从未央宫方向驶来湖心渐台。

  “先前我说过,若是没有要紧事情,不要打扰我们商议”,桓景暗忖:“这必然是有要紧的消息来了。”

  传令兵走下小舟,急忙跨步走向众人:

  “祖公来信了。”

  桓景赶紧接过传令兵手中的竹筒,迅速地拆出帛书,展开略略一读,不禁大喜:

  “大家听好了,祖公来信报捷。豫兖军又一次收复了邺城、邯郸一带,石勒遁逃蓟城,连襄国都不敢久待,只是让石虎留守,现在祖公已经在襄国城下准备攻城了!

  “还有徐州军在青州也进展顺利,蔡豹和苏峻已经兵临广固城下。也不知道曹嶷是否要效法当初泰山郡的徐龛投降?”

  话虽这么说,桓景心中还是隐隐有些担忧。曹嶷本来是个怂货,到还好理解;可石勒这次表现得如此之怂,可不像他的风格,确实是反常之至。而豫兖后方补给的事情,祖逖则是一点都没有提及,也不知道是无事发生,还是不希望让自己担心。

  而襄国、广固,是石勒和曹嶷各自经营许久的坚城。顿兵坚城下,这是兵家大忌,祖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应该会立刻攻城,只是攻城的伤亡恐怕也不会小,来信并未报知这些困难。

  众人都在欢呼胜利之时,桓景背过身去,悄悄叹了口气,随即将传令兵拉到一旁:

  “找个文笔好的,比如殷羡,让他迅速起草一封信,告知祖公,一定要警惕后方。该适可而止的时候,就不要冒进。”

  传令兵领了口信,正欲乘上小舟离开。桓景想到了什么,又把他拉到一旁:

  “对了,还有要祖公一定记住,石勒不是等闲之辈。”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