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九章 蝗灾(四)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量印发布告这种事情,桓景不是没有想过,然而作为穿越者,他对于文字的表现能力很是怀疑。

  首先这两年虽然努力普及识字,然而百姓仅仅只会读几百个常用字而已。其次,文字这种东西总还是比不上现身说法。战乱的年月,百姓连身边人都不太能信得过,又如何能相信千里之外的一张纸片呢?

  “又不是亲眼所见,不过是白纸黑字,如何能让百姓信服。”桓景有些失望的瞥向一旁:“还是把刘遐从村里劝回来吧……”

  “正因为是白纸黑字,所以能让百姓信服”,殷羡据理力争:“刺史可能有所不知,因为从前百姓多不识字,如今也多是能读不能写,所以对于文字有一种莫名的敬仰。何况这还是官府发出的文字,如何不会信服?”

  桓景恍然大悟,猛地一拍大腿:自己反而被原时空的经验局限了。这个时代的百姓识字很少,但自己治下的百姓又多少识点字,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下,人反而会非常相信成文的信息。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学的时候,那时凡是书上的文章,哪怕出自读者、意林这种杂志,他都深信不疑;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如今自己治下百姓,在文化知识上其实处于一种童蒙状态,那么对于成文的信息,大概也会像自己小学时候那样深信不疑。

  “说得有理,这事就交给足下了,印刷处的工匠皆听任你调配”,桓景决计把这件事交给殷羡:“且将先前刘遐的事迹整理成篇,随后分日期按时发往各郡。要写得尽量生动,说故事要有太史公的风韵。”

  “诺!”殷羡又问:“发完刘遐的事迹后,又当如何?”

  殷羡的这个问题,让桓景突然意识到,这种故事性的宣传,可以常态化!

  碍于官府的身份,官府先前发放各郡的公文,都务求简洁、准确。这样的好处是让所有百姓都能看懂,并且能不出差错地理解自己的命令;坏处是,这种公文要时刻注意权威性,那么就不可能非常可读,风格也不能非常随意。

  然而许多事情却是润物细无声的。比如这次蝗灾中,百姓对于蝗神的迷信若是用官文来打压,只会起到反作用,让百姓愈发相信蝗灾是不可灭的。但换一种亲近百姓的方式,或许能让百姓潜意识里相信自己的政策是对的。比如将刘遐的事迹稍作润色,写成故事,那么司州各地百姓,就至少能明白一件事情——蝗灾是能被治理的。

  “发完刘遐之事后,自然会有新的任务。”桓景心中已经浮现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殷羡,你可以定期向各郡发一种布告,将各郡趣闻、天文地理、农事知识都编纂在其中。不同于官文,这种文体字数不限,也不需要总是和国事相关,只是尽量在其中夹杂官府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