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军府与府兵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次与王敦盟誓之后几个月,果然不光荆州江州方面没有再找司州的麻烦,淮南方面,王敦也没有再敢打寿春的主意。

  王敦虽然威名益盛,但鉴于祖逖在外威慑,而朝中又有刘隗、刁协辅佐司马睿,即使朝中他的从兄王导亦有权势,但很少有人觉得他会立刻谋反。所以,防备王敦谋反这件事情,桓景只与弟弟仔细讨论过,毕竟表面上两家正是亲密合作之时,不宜主动撕破脸皮。

  至于兄弟俩讨论的结果,对外则是广派探子,故意对南阳不设防,而将机动兵力集于洛阳。这样表面上不会让气氛紧张,而南边一旦有事,则可以迅速从洛阳出兵。至于北边,石勒在并州力量薄弱,所以只可能从河北南下,而作为必经之路的汲郡,早就安置了段匹磾在那里守着,也算是以夷制夷。

  或许是因为知道南边防备森严,或许是因为上次桓景北上带走了太多流民而无人生产粮食,凡是从襄国回来的探子来报,都说石勒将全军分散在领地各处,并无南征的打算。

  四境再度安定下来。

  时间来到太兴二年五月,夏初,刈麦之时。

  荆州的王廙依约送来了粮草,确有五万石之数。毫不意外,其中多数为陈谷,但好歹算是粮食,桓景将其立刻散发给司州的军民,而谷仓空出来准备存放新出的麦子,所谓推陈出新也。

  今年春天来得较早,而雨水又过少,所以大多数地方已有荒年的苗头。在大战之后,石勒治下的河北开始闹起了瘟疫,大量田地荒废。整个华北则是普遍旱灾,

  但司州受到影响甚微。

  原因当然是司州的农耕方式有了进步,一增一减之后,粮食产量还算稳定。

  燕燕进一步督造曲辕犁、人字耙等农具,四处修筑风车水车;葛洪则不断实验草木灰的配方,并且在田野间对小麦做选种。虽然都是对张华遗书的复制粘贴式创新,但效果显著。而文字在民间的普及,则让安置此间的流民对这些农具很快就能上手。

  可虽然司州并无歉收之虞,桓景还是得不断在田间地头奔忙。

  原因则是去年敲定的军府制度——这是这个制度第一次在司州经受考验。

  温峤前年提出这个制度的时候,正是箕关之战前,因为要准备战事,所以暂时搁置了。后来战间期才慢慢推行开来。然而完全在所有辖地铺开,已经是去年刈麦之后的事情了。

  改革的初衷,是将司州本地和外来的坞堡主,变作军府体系下的将校。桓景在温峤的提议上进一步发挥,配合上后世的府兵制,将民政也和军队管理兼容,这样新军和司州本质就是一个东西,亦兵亦农。

  先前的新军有五旅二营共万余人,后来每旅之兵扩增到三千人,就有了总共一万六七千人。看似有序,一旦要兼并新领地上其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