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七章 战地寒暄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公就该投降了。毕竟司空本是我晋要员,如果落到石勒手上,石勒肯定当个宝贝善待。如是则可效先汉李陵之事,假意投降,待尔司州之兵北上,再来反正,岂不是能全身而退?”

  桓景也报之一笑:

  “大将军此言差矣。大丈夫死则死耳,怎可轻易偷生变节!靠变节留得一条性命后,又有何面目居于天地之间!诈降往往成为真投降,像故汉李陵那样,最终都没能成功反正。刘司空,死得其所,勿复多言!”

  王敦之所以问自己刘琨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想知道自己对刘琨的看法,而是想试试自己是怎样的人。如果要显示出自己是个可以巴结的人,那么尽可以对王敦的提议表示赞同。

  但那样一步退则步步退,倒不如拿大道理把王敦的话噎回去。

  现在王敦是彻底明白桓景的立场了,这小子并不上道。但现在司州兵马已经在大路上布好了阵势,远远望去,至少有五六千之数。在这狭窄的山间谷地,自己手下数万人不见得能够突破这数千精锐,即使突破了,自身也是损失惨重。

  若是在此地撕破脸,又不能极其轻松地击败桓景,那么祖逖反而会轻视他。

  王敦犹豫再三,只是拱手哄道:“桓刺史果然豪杰,王某痴长许多年岁,到底见识不如。”

  可随后他的军队并无动静,两方就这样僵持着,王敦一面让弟弟和桓景有一搭没一搭地寒暄,一面悄悄地询问一旁的斥候:“小路周刺史有无进展?”

  “未有消息来报。”

  王敦心中焦急,现在要让桓景屈服,只有通过武力试探一途,他又不想拿自己的嫡系冒险。所以就让周访这个荆州的地头蛇,带兵走小路试探。也不知情况如何了。

  若王敦是个足够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桓景在和王廙的同时,眼睛时不时地朝后探望:桓景也在焦急地等着另一条小路上的消息。

  毕竟自己身后其实根本没有几个真正的兵:这强凑出来的六千人,几乎全是叶县和昆阳当地的民夫扮成的。

  从史书上看,王敦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想杀陶侃,却忌惮陶侃的亲家周访而作罢;想杀郗鉴,却畏惧郗鉴手下的京口兵。所以桓景索性一路硬到底,这样王敦反而识不破自己的空城计,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自己真正精锐在小路那边到底如何了?王敦会不会想史书上展现的那样?他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