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天王盖地虎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撤出,守城士兵到处都在招人,于是他们干脆让暗桩混进巡逻士卒之中,于是机缘巧合居然凭借着之前的画像,还有冉良鬼鬼祟祟观察军队的举动,认出了桓景的来使,报出了先前桓景依据自己恶趣味约定的口令。

  “方才担心找错了人,泄露消息,才以兵刃相向,多有得罪。”那士卒带着冉良转过几道巷角:“不过你小子胆子也真大,居然敢当着大军的面行动,真是不把石勒放在眼里。如果不是先遇见我,那么你早就完了。”

  冉良不好辩解,只是默默地听着那士卒抱怨,等到他抱怨得差不多了,这才怯怯地问了一句:

  “敢问足下大名?”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易阳刘遐,从前也是个坞堡主,本欲投奔冀州邵刺史。没想到那邵续被石贼一击而溃,我的部曲也惊散而逃,随后老家也被占了,只好做个流民。若非李帮主接济,恐怕早就饿死在沟里了。”

  冉良听得一愣一愣地,这家伙从一个坞堡主沦落为流民,这落差也是忒大了些,难怪对石勒恨之入骨。

  当然无论是他还是刘遐自己,都不知道,在另一条时间线里,邵续扛过了石勒最早几次进攻,对武艺高超、举家投奔的刘遐青眼有加,还让他做了自己女婿:人的命运真是不可预料。

  去往帮会的路七拐八拐绕了几圈,一路上,刘遐抱怨颇多,一直在痛骂石勒。听着刘遐的抱怨,冉良也大致明白了石勒在当地的治理到底成色如何。

  原来在石勒攻破邺城后,在张宾的建议下,施行了华夷分治,以缓和矛盾,改善之前石勒在河北恶劣的名声。

  对于蛮夷,无论匈奴、鲜卑、乌桓,还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杂胡,甚至从前在石勒军中的晋人,一律平等,称为国人。他们可以像从前晋人那样为官、参军,为了改善“国人”蛮夷的印象,石勒又优选当地士人儒官为这些大字不识的国人授课。

  而对于晋人,石勒只选择与当地豪族合作,允许他们自行招募部曲,将流民收纳到自己门下。豪族并不需要出兵,只需要纳粮和出徭役即可,而且完全自治,所以自然也愿意配合这个胡人将军。

  正是靠着这些措施,才有了祖逖口中,石勒在河北名望甚重,民心并不可用的说法。

  可是,石勒兼顾了方方面面,却遗漏了,或者说有意遗漏了一个群体:最底层的晋人流民。

  在“国人”和晋人士族的双重压迫下,很多流民都被迫进入士族的坞堡,成为他们的部曲;或者是改个胡名跟随“国人”,成为他们的家奴。少数流民在各地流落,成为无家可归之人,只好组成帮会,这就是桓景此行前来联络的对象。

  其实从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石勒做得并不算差,毕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流民不饿死已经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