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彭城的来信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谯城那边战事究竟如何,桓景早就想知道了,所以他几乎是将竹筒从冉良手中抢了过来。无论如何,既然桓宣发得出信来,说明谯城暂时还没有陷落。这算是第一个好消息。

  拆开竹筒,抽出帛书,桓景一列一列地这来信,其中都是令人欣慰的消息。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铚县的大族戴氏没有反叛。大概是听闻了涡北坞堡主的下场,戴氏近来变得异常恭顺。桓宣的两千人屯驻铚县之时,戴家又是送粮,又是送人质,令桓宣自己也大感意外。

  其次,正因为铚县当地士族的配合,加上新军对当地地理熟悉,所以成功地阻滞了赵固的进军。

  一开始赵固大概是判断对了桓景会先去对付张平,东面防务空虚,所以选择分散快速进军。结果因为不清楚谯地的情况,选择沿河道扎营,军队被铚县密集的水网隔开了。桓宣看到了机会,趁夜偷袭,歼灭了赵固的几支落单小股部队。

  在这之后,赵固不敢有失,只得将全军聚在一起进军。这样桓宣当然毫无可乘之机,但赵固军进军的速度却变得缓慢许多,花了整整十天路程,方才逼近铚县县城,却发现面对他们的,是一座空城。于是为了筹措粮食,又耗费了不少时间。

  而桓宣早就将铚县的父老全部搬迁至谯城去了,连带粮食也全部搬空。当然,因为担心戴氏族人叛乱,桓宣半威吓半请求地也将他们带去了谯城。

  信的末尾,桓宣写道,在离开铚县的时候,他收到了徐州豪族的一封密信,说是一定要桓景亲自启封。桓宣不敢怠慢,就转来了陈县。

  这正是另外一个竹筒,上面没有署名,筒侧完好的红蜡说明竹筒还没有启封。桓景好奇地打开了竹筒,当众念起来:

  “豫州刺史祖逖、司马桓景启:”

  字体雄壮有力,写信的人大概并非平常之人。

  接下来信中大体描述了一下徐州过去的历史:赵固如何发家,又如何窃取了徐州刺史之位,在汉国和晋室之间左右摇摆,这些都是桓景和郭诵都已经清楚的事情。

  “固本冀州凶徒,胸无长策,唯以鱼肉一州为务。今明公奉王命自江左,举义兵于谯地,徐州豪杰无不感慨奋发,固不自安,故尽发其匪众,欲以螳臂当车,是自取死路耳。”

  桓景向郭诵瞟了一眼:从这几句话看来,先前的分析是正确的,从信中语气来看,赵固在徐州的统治并不得民心。赵固之所以进军豫州,正是因为他内部不稳。

  而令桓景意外的是,这些士族对于自己还算不太反感。

  虽说先前桓景压制谯地各处的坞堡主势力,但豫州之外的坞堡主并不清楚他具体的举措。或许在徐州士族的眼里,和赵固之类的流寇比起来,桓景多少还算是按照晋室规矩来的,不过增加赋税罢了。

  “幸天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