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桓弼的葬礼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一直思考着如果夺下谯城,要怎么发展,怎么团结坞堡主。现在为了谈判,只能教会樊雅这些,让他牵头,来做这个坞堡主联盟的头目。

  老实说,他有种被截胡的感觉。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这样做也不是不行。老话说,枪打出头鸟,樊雅接了这个烫手山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现在反正自己是做不了出头鸟的,白云坞的根基还很不牢靠。

  首先晋末处于小冰期,气候寒冷,粮食减产相当严重。怎么保证自己能够吃饱,并且能养活一大帮流民,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作为不辨五谷的现代人,从现在开始,桓景却要从头开始,学会怎么栽种粮食和蔬菜。

  然后,即使有了足够多的粮食,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在桓景原来的那个时空,可是有“囤粮不囤枪,你家是粮仓”这个说法。那么在这个乱世,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一个富庶的白云坞,就是一块大肥肉。所以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小而精的部队。

  但如果要精锐,军队是必然要脱产的,这又要求更多的粮食。真烦啊,桓景揪住了自己的头发。

  最后,就是和周围势力的关系问题。首先,白云坞正东就是谯城,因为自己昨天的忽悠,樊雅暂时处于和自己势力的蜜月期。但一旦自己壮大起来,是必然要翻脸的。

  而通过和坞堡主的交流,他大致了解了谯城周围其他势力的信息。

  谯郡南部的蒙城是苟晞的大本营,暂时不讨论。

  单就谯郡北部而言。涡水流经谯城北面,把谯城附近分为西南和东北两个部分。

  先说西南方向,此地最大的坞主是夏侯家,他们在谯城正南面。而白云坞自己和飞马坞的马歆,也是西南方的坞主。

  这一带坞主的特点是政治上在东海王和苟晞之间首鼠两端。当然,像桓弼这样直接在东海王手下任职的,还是仅有这一例。

  即使凭借地理上的接近,这些坞主也是天然的攻略对象,桓景这样想。

  而东北方向和青州相接,樊雅就是那一带坞主的代表。那些坞主一般屈服于强力人物,之前苟晞势力还在的时候,他们都是铁杆的苟晞派。而樊雅接管谯城后,他们又成了樊雅的铁盘。

  这两部分坞主之间,在自己和樊雅的带领下,必有一战。

  只是白云坞西面的苦县,对于桓景来说,是个神秘的去处。自苦县大战之后,那里想必已经破败不堪。他很好奇这会不会是一个机会。这附近还有什么别的势力吗?自己有没可能选择向西去接管苦县呢?

  所以桓景这次去苦县的路上,路上一直在留意附近农户、坞堡的情况。大战之后,附近的农田都遭到了洗劫,越是向西就越是荒凉。路上偶尔出现的,都是逃难的农民。

  想来汉国军队都在围攻洛阳。那么,苦县附近会是空虚的吗?

  路上遇到的难民给了桓景答案,“前几天一个姓郭的将军带着人把县城占了。他们说自己是苟晞手下的乞活军,大头领叫陈午。”

  乞活军?这个信息唤起了桓景的回忆。晋末因为战乱,流民四起,除了逃难之外,也有人组织成了一支支的军队。他们只求能在乱世生存,故号为“乞活”。

  乞活军虽然纪律较差,但是他们信念坚定——就是要在乱世中求得生存。所以他们作战勇猛,即使强如石勒也要忌惮三分。这样看,向苦县发展,至少占据苦县这一点,暂时是行不通的。

  桓景心里下了个结论,“所以还是只能高筑墙,广积粮,明太祖诚不我欺。”

  在这暮春的夜晚,房外蛙声此起彼伏,四周都黑漆漆的,桓景的心头却一下亮堂起来。

  不能再等了,明天就去找母亲和弟弟,商量修缮坞堡和种田的事情。最好能赶在后天前召集白云坞所有人讨论一下。

  ————————

  “帝力战死。后武帝复收葬之。及丧时,乡里老少俱怀焉。”《楚书·惠帝本纪》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