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秦淮河上的画舫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纹饰,只各挂一副书法。

  “左面船壁是班固《两都赋》,右面是张衡的《二京赋》,皆为王公手书。”周顗介绍说。

  望向这两幅书法,桓景看得出这两幅行书中,隐隐有着后世兰亭集序的笔力,书法果然是王家的家传。

  “王公在建康一隅,也没有忘记恢复两京啊!”也得趁着这个机会恭维一番王导,于是他这样夸赞道。

  “那是自然,待江东平定之后,王公从京口出发攻向徐州,王公的弟弟王敦***定西蜀。内史你则从谯地出发,恢复洛阳,天下太平可期了。”周顗面色通红,显然有些喝大了。

  桓景注意到王导微微皱了一下眉,但没有说话。整个船舱内,众人要么微醺,要么沉醉,只有王导面色不变,放到后世大概也是千杯不倒吧。

  终于,一座高耸的城楼出现在桓景眼前。

  “内史,这就是建康城了”王导指向城楼说道:“但今天,我们不去城里,请内史来陋室小住。”

  面对秦淮河在建康城下的分岔口,船工将画舫向东一拐,驶入了秦淮河主道,河岸两旁热闹非凡

  “这是盐市。”

  “这是朱雀门。”

  “这是淮边列肆。”

  一路上,周顗在不断地介绍着秦淮河边盛景,仿佛一个导游。桓景这才想起,周顗来建康也没有多久,这就已经逛遍了建康上下,看来这个城市真是容易让人陶醉其中啊。周顗以操行著称于世,尚且如此,那些凡夫俗子有怎么能拒绝建康城的繁华温暖,而选择寒风凛冽的北方呢?

  也是,现在船舱内一片狼藉。谢鲲、羊曼这种酒后放诞的家伙自不必说,脱去衣服在船舱内念着他们新赋的诗;戴渊、王旷也随声应和。温峤酒力似乎不行,趴在几案上,已经开始昏昏欲睡。

  只有王导的目光依然凌利,面色依旧平静,或许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在乱世之中成为东晋的中流砥柱吧。望着王导石像一样的面容,桓景出了神。

  “桓内史,此来所为何事呢?”

  石像竟然说话了,还是直入主题,桓景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他并没有想到这个突然袭击:“王公,我此行前来,只是为了找一个豫州刺史。”

  “长安的行台,不是已经任命张平为豫州刺史了么?”

  “王公以为,张平真能胜任豫州刺史?”

  王导只是用探询的眼光盯着桓景:“张平为何不能做豫州刺史?”

  “张平暗弱无能,反复无常,劫掠百姓。这种人怎么能治理好豫州呢?”

  “只要长安的行台认可,一个治理不好豫州的人,只要听话,为何不能成为豫州刺史呢?”王导继续用逼问的眼神盯着桓景,使他心里发毛。

  “退一万步讲,即使张平真能胜任,琅琊王真的愿意豫州被秦王的人接收吗?”桓景不想再绕圈子了,直接点明了来意:王导只是在试探自己到底是站在秦王一边还是琅琊王一边,那么不妨现在就选边站。

  “难道说,你想自立为豫州刺史吗?”王导摇摇头:“但我的桓内史,你三月才被表为谯国内史,现在不过八月,就要琅琊王将你迁任豫州刺史。这未免难以服众。”

  “所以我才要亲来江东,择一贤者来做豫州刺史,我可以作为豫州司马,为其鞍前马后。”

  见桓景态度恭顺,王导眼神这才缓和下来,重新露出笑容。

  “莫聊公事了,简直败兴之至。我们来唱歌,唱歌……”一旁谢鲲显然醉得不省人事了,望着还在讨论公事的二人,都顾不上王导的地位,就开始鬼哭狼嚎起来。

  正当船舱内一片混乱之际,一个脑袋探入舱中,原来是船夫:“诸位老爷们,已经到乌衣巷了。”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