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三章 整顿军备_晋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史,全军已经集结完毕”,身旁冉良嘹亮的报信声将桓景拉回了眼前的事务。

  连月的大雨后,终于迎来了大晴天。自从石勒向北开拔以后,仿佛乌云离去一般,天气终于放晴。谯城西门下,旌旗如浪花一样翻涌,兵器和铁甲在日光下闪耀着金光,是按方阵列队的新军。

  在原时空一些历史时,桓景总会觉得十余万人相互厮杀方才是大战,现在看来,万人规模的部队竟然已经足以达到满山遍野的效果。

  整顿好军队后,新军各营的将佐来到城楼上,听桓景面授机宜。他前天已经和各将领说过自己的方案,并让他们制定士兵名册,今日不过是对一下各自的想法。

  首先,是新军的名字问题。桓景还记得,新军这个称呼,最早是来源于郗鉴为自己练兵时的吐槽,说当时的五百家丁,连晋军的新兵都不如。新军士兵互相自嘲,这个称呼才渐渐流传开来。

  但现在,新军有了另一层含义:这支部队纪律严明,与百姓亲善,又能识文断字,明白为何而战。这使得他们成了一支有着全新面貌的部队,与同时代的晋军不再一样了。

  经过一番讨论,新军众将纷纷表示,自己就爱叫这个名字,桓景自然顺水推舟,不再表示反对。老实说,“新军”这个名字本身没啥,只是总是让他出戏,莫名地联想到原时空一千多年后奥斯曼的耶尼切里军团。

  接着是军队的分划。面对众多不识字的新兵,桓景决定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

  军队大体分为四部,每部都有两千人,桓景依照原时空的启发,称这一单位为“旅”。

  “《说文》里说过五百人为一旅,不过《国语》也说过:故二千人为旅,所以我们是在恢复春秋的古制”,卞壸在一旁引经据典,表示支持。

  这倒是桓景没有想到的,原来“旅”这个词历史如此久远。不过这倒好,他想,士兵们记忆起来更加方便了。

  一旅之中各有一千新兵和一千老兵,打散编在各营之中。混编的原因一方面是方便新兵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是消除新兵中的不安定因素,毕竟王赞的教训依然让桓景心有余悸。现在新兵有老兵约束,又分属不同营帐,若能长久相处,必然能打破隔阂

  而与此同时,桓景吸取之前的教训,做了一个从前他或许会嗤之以鼻的决定:要求各旅的统帅皆是新军出身。现在第一旅直属桓景,桓宣统率第二旅,王仲坚统率第三旅,陈昭之统率第四旅。

  可能对此有异议的三个军头中:刘瑞决定自己年老,精力不济,主动让贤;樊雅经过最近一战后已经丧失心气;而阎亨在守卫谯城的时候受了重伤,现在正在养伤。所以桓景某种意义上任人唯亲的行为,竟然一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这个时候,桓景才开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