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鞘中剑芒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国家经济工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加之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爱尔兰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也使得他个人的国际声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顶峰——许多人看好他成为爱尔兰的亨利七世,让这个偏远蛮荒的欧洲小国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大国,而不是腓特烈二世那样的铁腕人物,把爱尔兰变成一座大兵营。

  10年代末期,奥匈帝国、爱尔兰、西班牙三国组成的经济联盟叱咤一时,但这却是夏树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后一次华丽表演。因为一些不怀好意者借机哄抬这个经济联盟的政治意义,德国人感到自己的同盟国核心地位受到了挑战,因而以关税和贸易政策为手段排挤、打压三国经济联盟,这场发生在20年代初的经济战争以西班牙爆发危机、奥匈帝国和爱尔兰的对外贸易遭受沉重打击而收场。自那之后,夏树有意收敛起了锋芒,各种立场、表态紧跟柏林,工业、军事的技术标准也跟德国保持一致,以至于爱尔兰王国被人们戏称为“德意志的第五个王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由四个王国和若干大公国、公国、侯国、自由市以及帝国领地组成)。

  退让不等于软弱,而是有策略的妥协。对于爱尔兰的优势和劣处,夏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这个国家盘子太小,底子太薄,不足以也没必要跟自信心、虚荣心空前膨胀的德国叫板,而利用两大阵营的对立左右逢源需要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必要的保密手段,并不适宜于爱尔兰这样一个充斥着德裔官员和德国移民的国家。

  妥协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受益于德国资本的拉动作用,爱尔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基础建设;在欧洲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爱尔兰的经济贸易增速远远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后,爱尔兰又是倚仗德国的资本输出最先扭转跌势。

  早在战争爆发前数年,爱尔兰就开始为投身战争做准备,将一线部队轮番派往法国练兵,而在与德国皇储威廉进行过一番深入沟通之后,夏树同意只担任名义上的德爱联军统帅,爱尔兰战区的实际指挥权‘交’给德国将领,而联合作战参谋部中具有表决权的席位,爱尔兰将领仅占四成。

  再次妥协不是自我放弃,而是耐心等待,等待一个重新耀世现身的机会。

  战争爆发当日,在英爱两国尚处于非战争状态时,爱尔兰就已经派出实战经验最丰富的皇家卫队跟随德军登陆马恩岛,而在英国对爱宣战后,爱尔兰轰炸机迅速加入对英国本土的轰炸行列,‘精’锐的爱尔兰伞兵和海军陆战队立即投入在科恩半岛的两栖登陆作战。经过一个白天的苦战,联军在马恩岛和科恩半岛站稳了脚跟,然而半宿‘激’战,北威尔士的战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