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无冕之王 下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树有那么一点点感同身受的怜悯,其实在乔治五世登基之初,爱尔兰和英国的冲突就已经日趋激烈,而乔治五世的观点跟同处一个时代的瑞典国王颇为相似,他极力避免内战威胁。就在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遇刺后不久,在乔治五世的建议下,英国政府的代表与爱尔兰以及北爱尔兰代表在白金汉宫会晤,试图在爱尔兰的自治权方面达成一致,使英国在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不受爱尔兰问题的拖累,但会晤未获成功。

  “这是四百万爱尔兰人的自由意志,陛下,您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相反,英国能够与爱尔兰和平共处,您的态度发挥了关键作用。正因为这一点,我想我应该代表全体爱尔兰人对您说一声谢谢,并诚恳地希望您成全爱尔兰人数百年来的夙愿,让爱尔兰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独立的国家。那样的话,爱尔兰人将永远铭记您的恩情。”

  乔治五世苦笑着摇头道:“如果这一切是我个人意志能够完全掌控的,我不介意做出这样的让步,可殿下是否想过,那样会使我成为英国的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被法国人民送上断头台是世人皆知的典故,而且发生的时间距离现在并不久远。公平地说,路易十六的品行比起那些万恶不赦的暴君要好得多,甚至有些无辜。在法国近代历史上,糜烂奢华、挥霍无度、昏庸无能的国王比比皆是,而这位精于制锁的国王最致命的问题在于他性格软弱却又积极推行改革,他的改革没能改变法国积弊重重的局面,反而引发了贵族和人民的激烈矛盾,致使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民以密谋叛国罪将路易十六送上了法庭,并最终砍掉了和他皇后的脑袋。

  其实站在权力的角度,国王是最不可能背叛国家的那个人。

  夏树不急于应话,而是细细琢磨乔治五世说这番话的用意——王权应与民愿相辅相成,如若王权强硬地违逆了人民的意志,就有可能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甚至于被人民推翻。在英国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砍国王脑袋的先例,虽然那源于一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王权的战争,但判处国王死刑的罪名是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人民公敌——这似乎比路易十六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然而以贝尔法斯特争端本身的政治意义,就算英国再输一城,也还不至于让乔治五世丢掉王冠,可是大战的失利已经让英国王室的威望受到了空前的动摇,此外还有一个乔治五世不愿明讲的芥蒂:英国自1714年以来,历代王室的始祖是乔治一世,而乔治一世是德国人,是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汉诺威选帝侯夫人苏菲亚的儿子。当时英国的国会为避免英国王位再次落入天主教徒手上,根据王位继承法邀请他——新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