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秋变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到了正确的方向,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比德国人差多少,可法国海军的错误却是短期之内无法弥补的战略问题。随着“让-巴尔”号和“巴黎”号的火线入役,法国海军总共也只有四艘无畏舰,舰龄较新的9艘老战列舰被划入“准无畏舰”行列,但它们的实际战斗力比真正的无畏舰差了一个档次。就纸面数据而言,如今的法国海军封锁压制奥匈帝国舰队、防备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尚且可为,要将战略影响力扩展到地中海之外,在常人看来简直是不自量力,热尔韦却不打算墨守成规。在战时内阁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同样进行了军事总动员的条件下,4000万人口的法国不可能独力打败拥有6700万人口的德国,要想在当前的困境下长期抗衡德军,必须让英国和俄国都发挥出最大的战争潜力。后者的军事活力在很大程上依靠英法的财力支持,而前者的存亡兴衰则在于海上航线,若是不列颠本土长期遭到德国封锁,英国人自保尚且乏力,如何能为法国战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和物资?

  基于这个重要的战争逻辑,热尔韦提议将地中海的防务交给法国海军数量庞大的鱼雷艇和潜水艇部队,而将主力舰队秘密调往布雷斯特,与部署在英格兰南部的英国主力舰队互为策应,共同对付气焰嚣张的德国海军。经过激烈的争论,热尔韦的提议最终获得通过。11月4日,以“孤拔”号为旗舰的法国主力舰队离开土伦前往布雷斯特,而在舰队出发之后,热尔韦方给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去信一封,简略阐述法国海军调整后的战略布局。

  到了这一步,英国人只得放弃他们固有的偏见,放低身姿与法国海军商讨组织英法联合舰队对抗德国海军事宜。能否击败德国舰队尚且不说,英国方面的态已然助长了热尔韦在法国战时内阁的声望。

  到了11月10日,见法国政fu并无媾和意图,德队重新展开全面攻势,他们不但集结了二十多万部队和上千门火炮投入对鲁昂的进攻,还同时向法国中部和南部的战略要地分兵推进,协约国在西线的形势再次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在东线,奥匈帝队针对塞尔维亚发动了第次攻势,俄军在加利西亚的军事行动则遭到了驰援奥匈帝国的德军第9军团的遏制,双方在俄属波兰到奥匈帝国北部的战线上形成了暂时的对峙。俄队取得的唯一进展是在高加方向攻入奥斯曼土耳其境内,但这远没有动摇到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根基。

  因在中途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法国主力舰队直到11月13日才抵达布雷斯特港,较原定计划晚了足足天,而且法国人并不知道,英国主力舰队早已离开英格兰南部的波特兰港,皇家海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