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5章 右翼扫过海峡 上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年是施利芬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最后一年,即将接任总参谋长职务的小毛奇以军需总监的身份首次主持全军会操,以7个军团模拟演练了“施利芬计划”的核心部分——西线攻势,其结果得到了施利芬的高度评价。不久,这位给德国军队战略和战术思维留下深深个人印记的军事家结束了长达44年的军旅生涯,而在退役之后,施利芬仍致力于西线战术研究,通过在军事刊物上发表文章,继续影响着德国军队的军事思维,将“施利芬计划”的概念灌输给了军队高层的每一位将领和参谋军官。

  多数德军将领都对施利芬计划深信不疑,却忘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的道理。

  “殿下,参战的军队越多,后勤压力越大,这方面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夏树好意提醒说。

  威廉皇储不以为然:“嘿,这点不必我们操心,德国的参谋部是最擅长部队动员和后勤组织的军事机构。只要我们确定了进攻线路,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好军需供应。”

  “可是,最好不要太依赖某种既定的思维比较好……”夏树呢喃道。

  威廉皇储显然没有听到夏树这句自言自语般的话,他自信而又自豪地说:“等真正到了开战的时候,投入西线的兵员至少会两倍于此。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必须倾尽全力击败法国,这是通向胜利的唯一途径。”

  基于对历史的了解,夏树知道威廉皇储所言非虚。在拿破仑时代,各方在会战中投入兵员总数通常不到四十万,而到了普奥和普法战争时期,交战一方就能够集结起超过六十万的兵力,这是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20世纪初,德军共设20个常备兵团,非战时兵力约90万人,此次会操就投入了16个常备兵团,另有2个临时集结的预备兵团,而这仅仅是德国军事潜力的一部分。基于成熟的预备兵员制度,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起大量的预备部队,其作战能力虽然逊色于本国的一线常备军队,相比二流国家的正规部队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1914年德国完成总动员时,作战兵员已逾200万人,其中大部分投入了针对法国的西线攻势,对比法国军队拥有明显的优势。在举国上下狂热如潮的情势下,未能一举而胜便错过了帝国耀世的最佳时机……

  “8个兵团扮演红方,10个兵团扮演蓝方,按照既定的西线作战方案,蓝方将毫无疑问的取得胜利,我们只需要按照此次会操地域的地理环境调整各部队的进军路线和时间安排,执行过程中不出什么岔子的话,会操就算顺利完成吧!”夏树问。

  威廉皇储盯着精致入微的大沙盘:“只要蓝方顺利围歼红方主力,会操就算合格。可是,既然是我们的会操,怎能

  请收藏:https://m.ggtxt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